在风险防范中,规避设计、专利无效、专利收购许可以及出具各类意见书都属于被动的防范。而企业想要更好地扩展市场,更关键地在于主动进行专利储备。而进行专利储备要重视两点,一是注重专利质量,二是注重专利布局。海外重点专利风险分析、高风险专利风险防范
重点专利风险分析
专利初筛的目标,就是找到重点专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专利风险分析。而专利风险分析就是判断产品的侵权风险,即将企业产品与对比专利中独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判读企业产品是否落入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以此评判企业产品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可能性。
不同国家判定专利侵权的依据和原则不同。在实际分析中,首先要了解当地国家的相关制度,如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在不同国家的解读和适用情况。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分析。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现假设某专利产品具有A+B+C+D四个技术特征,则根据全面覆盖原则:
1)一种产品包括A+B+C+D+E五个技术特征,覆盖了专利产品的全部技术特征A+B+C+D,则构成侵权;
2)一种产品包括A+B+C三个技术特征,没有覆盖专利产品的全部技术特征A+B+C+D,则不构成侵权;
3)一种产品包括A+B+C+E四个技术特征,没有专利产品的全部技术特征A+B+C+D,则不构成侵权。
高风险专利风险防范
针对分析出的高风险专利,申请人又该如何进行防范?防范的思路是多样的,简单来说,风险防范的方式主要有规避设计、专利无效和专利许可与收购。具体如何选择,需要针对产品和专利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判断。
· 规避设计是风险防范的一种常用做法。规避设计是指企业将技术方案避开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法律保护范围,即为了避免侵害当前仍然有效的某一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从而做出创新设计。
一般针对外观专利,可以调整设计,针对发明专利,需要解构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制定规避方案。如果可以从专利的思路,协助研发人员找到规避设计的方法,对于企业降低侵权风险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规避设计也有其局限性,譬如有些产品很难找到规避的方法,或者找到的规避方案会大大提高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再或者产品已经投入了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规避设计已经来不及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要考虑专利无效或者专利许可、收购等方法。
· 对高风险专利进行无效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另外一种方法,即尝试无效掉高风险专利。
专利无效分析,就是结合专利的权利要求,检索能够破坏其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或非专利类文献(当然,也可以尝试寻找专利的瑕疵,譬如针对美国专利申请,如果该专利信息披露中有不正当行为,也可以提出来)。如果可以成功无效掉高风险专利,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不过专利无效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检索到有力的现有资料,这并非易事,要结合实际专利情况判断。
· 专利许可与收购也是防范专利风险的方法。申请人遇到了风险很高的专利,除了考虑规避设计与专利无效,还可以与专利权人协商,通过收购或专利许可,获得专利的使用权。以避免被投诉、起诉后处于被动境地。
专利许可一般是通过签订专利许可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专利权人允许被许可方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期限内以一定方式使用专利。专利权人是不会发生变化,被许可方的权利,是受许可合同约束的。
而专利收购,是通过专利转让的方式来实现的,专利权人将其获得的专利权全部出售给受让方。购买方完全拥有了该专利的任何权利。
专利许可与专利购买,类似租房与买房的区别,在权属和权利上都有一定差异。对于企业,是选择专利购买还是选择获得许可,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以及对应专利的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是需要专业人事做充分尽调后再决定。
专利布局申请联系:13570107737(微信同号)
专才咨询热线:400-9692-949